家乡春节的习俗

来源:春节 点击: 当前位置:520作文网 > 节日作文 > 春节 > 家乡春节的习俗 手机阅读

【www.520zuowens.com - 节日作文】

家乡春节的习俗(一)

家乡的春节习俗

我们家乡每逢到春节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我们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而我们呢?可说是大丰收,红包满了自己的口袋,装满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可见得春节多么热闹啊,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客家人过年风俗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饭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

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

情。

吃岁饭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橘、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

家乡春节的习俗(二)

在我们家乡有很多的春节习俗,每年的春节,我们都在重复着这些习俗。

吃饺子

吃饺子可谓是全国,甚至是有华人的地方春节的时候必须要做,也是最深入人心的一个春节习俗了。“饺子”又名“交子”,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则,上苍会在阴阳界中除去你的名子,死后会变成不在册的孤魂野鬼在大年三十的前几天,家里会包好以后几天要吃的饺子,在大年初一的那一天,家里的丈夫是要亲自煮饺子的。

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放爆竹

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每逢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会去县城或者集市去买好多爆竹,二十九,三十,大年初一这三天每到吃饭之前,都是要放爆竹的。尤其是每年腊月三十的这一天,据说是因为上天会派通力天神“年”来人间降魔除鬼,而“年”在除夕的时候只有九成的功力,证明“夕”这个厉鬼很厉害,必须要由人来协助才能把“夕”除之。因此,人要在“除夕”的子时时分共燃爆竹,来协助“年”把贻害人间的厉鬼“夕”除掉。

在我们家乡有上坟一说,就是在二十九的早上,家里的男丁要去祖坟上去烧纸,放鞭炮,以表后人对上辈人的思念之情。

贴窗花

贴窗花,春节或结婚等喜庆的日子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的一种活动,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种。在北方,只要是喜庆的日子都贴窗花。窗花的张贴,一般在扫尘之后进行„„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还可以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普及艺术,千百年来深受喜爱,因为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为是中国民间艺术,所以大部内容是表现农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在我们家乡,前些年贴窗花的人家还挺多的,但是最近几年铁窗花的人家越来越少了

逛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庙会一开,八方来拜,敬神上香,祈愿还家。在庙的边上会有好多的卖香的,来逛庙会的人们往往会买上一把香,去庙里许个愿或者是祈个福什么的。也有一些人是专门来庙里上香的,这些人一般都是信佛教的人。进了庙门,在院子的正中央有一个很大的着着火的香堆,人们会把买来的香扔在上面。

庙会上的游戏

套圈。摊主在地面摆一些玩具,值钱的在远处,价廉的在近处。顾客从摊主手中买下竹套圈,在规定地点把圈掷出,套中何物,何物就归自己。

打枪。置一立柜,柜上有若干小门,门内分别装有玩具,门口都设有靶。顾客向摊主购买软木子弹,用枪击靶。如击中,小门自动开启,里面的玩具便归顾客。

扔沙包

顾客用沙包打距离自己一段距离的易拉罐,如果能够打到,顾客就会得到一定的奖品。

当然,在庙会上的游戏一般是看起来容易玩起来难得。这也是商贩们赚钱的一种手段。

其实庙会也是一个大的市场,一个大的集市,在这里卖的商品多种多样,种类繁多。我们家乡的庙会是在正月十五举行的,到了庙会的那一天,十里八乡的人回到这里来赶庙会。

回娘家

在正月初二、初三、初四,每家的时间可能不太一样,不过都是在这几天都有回娘家的习俗,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话呢,大家就要商量好哪一天会去,现在讲究什么的也少了,所以不一起回娘家也是可以的。

其实,除了以上说的这些习俗以外,还有很多,比如说在在二十四,家家户户都会扫房,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等等。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有些习俗,人们已经开始不在去举行或者遵守,以至于一些习俗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甚至消失。

家乡春节的习俗(三)

咱家乡的春节习俗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家乡,每个家乡也有各不相同的节日习俗,传统的节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国庆、春节等„„说到春节,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按照老河口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老人们经常说:“腊八要喝腊八粥,不喝一年就要冻耳冷手。”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口味来熬的。腊八粥是用八种不同食物组成的。如我家就是用面条、绿豆、大米、肉丁、土豆丁、黄豆、花生、萝卜丁放在一起煮成的粥,乱七八糟的一大锅,不过很好吃的。除此之外,还要泡醋蒜瓣,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做配菜,因为在我的家乡,过年时家家的饭桌上都少不了饺子。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碌。他们正准备着过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过年时彰显出辞旧迎新的喜气洋洋。

本文来源:https://www.520zuowens.com/jieri/6114.html

上一篇挣脱束缚

下一篇我喜欢的季节春天

春节推荐文章

春节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