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帮扶单位汇报村集体经济(通用6篇)

来源:热点话题 点击: 当前位置:520作文网 > 话题作文 > 热点话题 > 向帮扶单位汇报村集体经济(通用6篇) 手机阅读

【www.520zuowens.com - 话题作文】

集体经济组织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的实质是合作经济,包括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向帮扶单位汇报村集体经济(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向帮扶单位汇报村集体经济1

  为进一步壮大村级产业,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基层实力活力,提升我村为民办实事的能力,结合本村实际,制定T村2020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一、基本情况

  T村位于L县西部郊区,距县城4公里,是省定“十三五”贫困村,省道贯穿我村。全村总人口为*户*人,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人。2019年人均收入达*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

  二、发展目标

  坚持“村级主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整体联动”的原则,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确保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万元以上。

  三、发展思路

  牢固树立“经营村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盘活优势资源,稳定“一社两店三厂”主要收入渠道,即:一个惠民土地托管合作社管理费用,异地置业购置两间店面(县城和圩镇各一间)租金收入,三个建材砖厂分红收入。同时,利用流转土地发展光伏发电,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将老村部、闲置校舍租赁个体私企,培植增收渠道。

  四、发展计划

  1.建材产业为主。建筑材料制造(制砖)是T村的传统产业,今年继续做好砖厂的产能、环保提升改造工作,发展村里出地、投资方出钱的运营模式入股二砖厂、四砖厂,建立绿色环保产业的生产模式,通过股份分红,2020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同时,随着环保形势日益严峻,要着手谋划建材砖厂转型工作,避免在砖厂转产后发生集体经济严重下滑现象。

  2.稳定光伏发电。加强与施工方及电力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做好光伏发电设备的检查与维修工作,降低设备损耗,将2020年光伏发电收入稳定在3.5万元以上。

  3.资源开发增效。利用自身的区位交通优势,土地平整集中成片,水利灌溉便利。在省道沿线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基地。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进行土地流转,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服务功能,预计2020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4.异地置业增收。T村在百村创业园购置的153.43平方米店面以30元/平方米的价格签订了出租合同,每月可增加收入4603元, 2020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

  五、工作要求

  1.精心谋划,科学发展。结合本地实际,选准项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本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搞行政命令,防止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

  2.因地制宜,稳步实施。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等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任务。

  3.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村在“两委”重要工作位置来抓,同时,加强村级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民主监督管理,做好该项工作的归档工作。

向帮扶单位汇报村集体经济2

  为进一步壮大村级产业,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基层实力活力,提升我村为民办实事的能力,现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2020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一、基本情况

  X村距离县城*公里,全村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共有耕地*5亩,其中水田*亩,旱土*亩。全村共有*个村小组,*户*人,党员*人。主要产业有养鱼、蔬菜、玉米、脐橙等,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42万元。

  二、目标任务

  坚持“村级主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整体联动”的原则,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确保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54万元。

  三、实现形式

  一是突出异地置业。X村在百村创业园购置的149.36平方米店面以30元/平方米的价格签订了出租合同,每月可增加收入4481元,店面目前已投入使用,出租后每年预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5万元,2020年将增收5.38万元。

  二是盘活资产增收。依托现有的\\公墓,优化升级服务模式,扩大公墓规模,村集体以山场入股,预计今年取得收入2.6万元。盘活山塘、鱼塘资源,将其转租、发包给本村种养大户,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0.4万元。此外,大广高速复线项目在X村租赁两处用地,合同为每年8.81万元,经费6万元,二者合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4.81万元。

  三是其他方面增收。加强对村内企业的管理,优化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收取脐橙园、石灰厂、预制厂管理费,稳定每年0.97万元的企业管理收入。

  四、工作要求

  1.精心谋划,科学发展。结合本地实际,选准项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本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搞行政命令,杜绝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

  2.因地制宜,稳步实施。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等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确保完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3.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村“两委”重要工作位置来抓,同时,加强村级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民主监督管理,做好归档工作。

向帮扶单位汇报村集体经济3

   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是村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为进一步壮大村级产业,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基层实力活力,提升我村为民办实事的能力,现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2020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一、基本村情

  X村位于L县西南部,距县城9公里,东接X村,西接C镇和Q县,南邻T乡,北界T乡,龙小公路、桃江河水穿境而过。全村共有*个村小组,*户*人,设党支部*个,正式党员*名,预备党员*名。辖区面积*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平方千米,耕地面积*平方千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脐橙、山场、蔬菜种植以及外出务工,是一个典型的以脐橙产业链经济为主干,辅以大棚蔬菜、葡萄、玉米、西瓜等产业的农业村。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万元。

      二、发展目标

  坚持“村级主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整体联动”的原则,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确保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6万元以上。

      三、发展思路

  在水资源和土资源上做文章,推动资源变资产,把资产变资金。引进民资,将\\山泉水源激活利用,投资发展开发山泉饮用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资本积累,再将资金投入垂钓休闲项目中,推进村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做好已流转土地的管理,服务好本村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

      四、发展措施

  1.突出异地置业。X村在百村创业园购置的*平方米店面以*元/平方米的价格签订了出租合同,每月可增加收入*元,2020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

  2.资源开发增收。流转了*多亩土地,围绕调优结构、提高效益目标,引进了十多户种植大户,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玫瑰种植、特色果蔬种植和龙虾、泥鳅养殖等特色规模产业,通过转租发包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上。发展脐橙种植,盘活本地山场*亩,提高脐橙生产技术,优化品种结构,通过标准化生态果园建设、节水灌溉、太阳能杀虫灯、黄龙病综合防控等一批新技术的集成与推广,提高优势区域栽培水平,大幅提升单产水平,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盘活中新岛板栗园资源,增加集体经济收入0.6万元。

  3.发展特色经济。采取“能人投资+村集体资金入股+村集体土地入股”的模式,由返乡人才和党员能人投资成立合作社,村委会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形式投入到山塘开发、饮水灌溉项目等产业。依托\\山泉水源,引进民资开发集体山泉水,通过收取自来水水费和开户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

  4.其他经济收入。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2.5万元。

  五、工作要求

  1.精心谋划,科学发展。结合本地实际,选准项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本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因地制宜,稳步实施。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等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村“两委”重要工作位置来抓,加强村级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民主监督管理。

向帮扶单位汇报村集体经济4

  一、引言与核心问题

  关于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进程,邓小平曾提出“两个飞跃”的战略思想。“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1]。在这一伟大战略构想指引下,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第一个飞跃”已经顺利实现,“第二个飞跃”的实现条件也渐趋成熟。可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为顺应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趋势,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首次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习近平高度重视乡村振兴问题,多次围绕如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9月21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2];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再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通过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到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治高度,凸显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习近平强调要发展壮大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集体拥有生产资料、全体成员在共同劳动基础上取得劳动报酬的传统集体经济模式不同,是一种所有权关系更加明晰、成员主体更加清晰、管理更加民主、分配更加灵活和去行政化的新型集体经济[4]。这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有效组织农民、对接国家资源、激发农村发展动力等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应将其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和动力引擎。然而,由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缓慢,难以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通过深化土地、金融、财税等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功能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价值功能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五个方面,都离不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力支撑。

  (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产业兴旺的动力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由于现阶段我国农业仍然是以分散的小农户经营为主,经营土地规模较小、信息获取渠道窄、抗风险能力弱、市场意识不强,农户难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更缺乏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能力。因而难以实现产业振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在明晰集体产权、成员界定并折股量化到每个成员(包括自然人和组织)的基础上,由成员各自独立出资联合起来而形成的[5]。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利益为纽带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有利于克服土地分散经营的弊端,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一方面,通过集体牵头、 农户参与、 企业入驻的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明确主导产业、 壮大产业规模[6]。另一方面, 可以解决传统农业高投入、低产出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乡村产业的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实践也证明,经济越发达的农村,集体经济也越活跃,产业发展也越好。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生态宜居的根本保障

  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由于长期以来基层政府和群众对乡村生态重视不够,部分乡村林、地、田、湖、水、草等最基本的生态条件遭到破坏,加上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农药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与乡村振兴“生态宜居”要求相去甚远。原因在于,一是受长期以来农地分田到户实践影响,农民“分”的个体意识较重,“统”的集体意识不足,因而对“生态”这个集体资源缺少应有的保护。二是集体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缺少可靠稳定的资金来源,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村内垃圾污水处理不到位。三是分散的农户经营难以实现对农药、化肥施用的控制和监测,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提高农民的集体意识,增强生态保护观念,避免生态资源的“公地悲剧”。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够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控制,建立起农药、化肥的减量化使用内控机制,减少对土壤、空气和地下水的污染。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通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为农村改善道路交通、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完善农村道路、环卫等基本公共设施,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

  (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振兴在精神层面的要求。乡风文明,就其内涵而言,是乡村良好社会风气、生活习俗、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7],是一种有别于城市文明的文明形式。从外在表现看,乡风文明包括农村的风俗习惯,农民的精神风貌、思想观念、素质修养、知识水平以及邻里之间的关系等,是地域官风、民风和家风的综合体现。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民价值观错位、道德滑坡、敬老孝老意识淡化以及农村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盛行,严重影响着乡村文明建设,其实质是乡村物质基础薄弱在精神文化层面的表现;二是农民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弱化,缺乏应有的集体责任感。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方面,通过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可以有更多资金用于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多精神文化产品,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向激励,消除农村陈规陋习;另一方面,可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平台,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集体责任感,打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治理有效的有效途径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依据国情实行了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村民自治模式是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伟大创造,其优点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宪法和法律安排下,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自主选择村干部、自主决定重大村务、自主管理日常村务、全面监督村务运行等;同时,通过“四个民主”机制运行,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和政治参与意识。村民自治治理模式实施以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行政化倾向,农民缺少参与村民自治的渠道。另外,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仅剩老人、妇女、儿童留守,乡村治理人才匮乏,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效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有效吸引包括资金、人才、技术、文化、教育和医疗等城镇要素向农村流动,提高农村集体收入,增强服务村民的资金实力和能力,通过利益把农民组织起来,拓宽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也能吸引农村外出务工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农村,进入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强化乡村治理的人才支撑,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生活富裕的可靠来源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当前,由于经营分散,农村产业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低,加上农村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农村产业的组织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可以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规模效应和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水平。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可以吸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促进乡村产业间良性互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高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加财富积累,推动实现“生活富裕”目标。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的机遇与制约因素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可以有效破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协同、要素配合、市场协力等困境,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来的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等政策措施,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制度保障,由此,将全面激活农村市场、要素和主体,也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一是提供了发展的制度保障。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定位。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已有《意见》和《规划》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通过落实干部优先配备、要素优先配置、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安排的“四个优先”要求,破解乡村干部、要素、资金和公共服务供给难题。这些文件也为破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如《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加入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探索混合经营等多种实现形式,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收益等[8]。上述政策措施,也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增加了发展的要素供给。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在内的全面振兴。实现“五个振兴”的关键,在于强化乡村发展的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支撑。但就目前情况看,乡村振兴普遍面临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人才方面,提出通过制定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在财政投入方面,提出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在金融方面,提出推动农村信用社和农商行回归本源,扩大抵押担保物范围,解决乡村资金难题[9]。这些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要素供给,强化要素支撑。

  三是拓宽了发展的新空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这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依据。随后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依托“互联网+”和“双创”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健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培育机制,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10];《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等[11]。这些政策措施,为不同地区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发展观光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电子商务、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等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可以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空间领域、选择范围[12]。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笔者调研的中部某县紧邻省会城市,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年,该县及各乡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加大要素投入力度,强化服务指导和风险防控。各行政村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创新发展模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初显。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县实现村级集体收入3187万元,村均11.7万元;全县275个行政村中的128个行政村有了集体经济收入,占比为4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但在调研中也发现,该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瓶颈制约。

  一是总体发展水平低,对政府帮扶依赖度高。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该县大多数村庄的集体资产都是“一分了之”,几乎所有耕地和林地等集体资产资源全部分包给了农户,导致村集体账上无资金、手中无资产。许多地方出现了“分田到户、集体空肚”的现象。相关部门测算,中部某县全部村留集体土地占比不超过全县耕地面积的2%,有集体资产的村占比不超过10%。由于缺少集体资产,中部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在126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占比达75.3%。部分行政村利用扶贫资金投资建大棚收取租金,每年集体收入只有4000元。

  从收入来源看,中部某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帮扶项目的租金收入。相关部门统计显示,以省、市、县财政扶持项目出租获得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在全县占比达50%以上。目前,中部某县村集体经济已经形成对政府帮扶的高度依赖。

  二是发展非均衡性突出,结构呈分化趋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决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及村干部的素质。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村干部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拉大[13]。这一点在笔者调研的中部某县得到证实。靠近城市和县城、交通便利的村庄,更多分享了区位优势带来的红利,村集体的各类资产更“值钱”。同样的厂房或其他物业,在临近城区近郊很容易出租并取得租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距离城镇较远的农业乡镇,因能够盘活的资产有限,物业出租困难且价格低,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因而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在中部某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可达390万元,最低则为“零”,平均值为24.9万元,中位值为5.72万元,差异之大,可见一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在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也较为明显。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财政资金多被整合用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贫困村因得到较多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得到较大程度改观,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了“零”的突破,但大部分非贫困村因没有资金扶持,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

  三是瓶颈制约因素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近年,各地通过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探索有效实现形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制约因素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第一,思想认识误区。有些村干部认为,农村既无资金,又无技术、人才,不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条件,因而缺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也有些村干部认为,近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集体经济存在很大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经营成功收益是集体的,经营失败责任是自己的,既落埋怨,还会丢选票,甚至背债务,因而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中部某县甚至有个别乡镇干部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完全没有必要,原因是存在“搞好了怕干部侵占,搞不好怕老百姓闹事”的顾虑。第二,资源禀赋不足。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初“分”得比较彻底,多数村没有可供集体支配的要素资源,投资缺少资金、开发缺少资源、经营缺少资产,发展集体经济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村有一些可用资源,但因为位置偏僻,难以用于发展产业。第三,村干部能力制约。笔者在中部某县调研了解到,在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村,相当一部分村支书对市场了解少、信息获取渠道狭窄、经营能力差,有资源不会用,不知道种什么、养什么,也不知道要开发什么、引进什么,找不到利用当地优势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有的村干部仅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想法,但缺少清晰明确的思路和规划,因而难以付诸实践。第四,人才支撑乏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既缺少领路人和带头人,又缺乏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人才短板突出。

  四是扶持政策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因资金量小,产业层次低,比较收益和竞争力相对较弱,需要政府在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大力扶持。然而,笔者在中部某县调研发现,政府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投入资金较多,而土地要素投入明显不足。如该县为实行集中居住的村民每人预留0.4亩保障用地,但用地指标被县里留用或挪用,五年过去了,农民的保障用地都没有得到落实,村里谋划的新型集体经济项目也无法实施;一些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所需环评等手续,两年都批不下来。另外,政府部门之间政策不协调、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也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如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政出多门”,较为分散,难以形成支持合力;由于缺少法律定位,按一般企业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税,农村集体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扶持;一些地方县乡两级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缺少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统筹考虑,导致集体经济项目同质化严重等。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应充分利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政策机遇和要素供给机遇,找准功能定位,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的强弱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也决定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乡村振兴背景下,应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一是发挥头雁领航作用。要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使其发挥头雁领航作用。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放宽村支部书记选聘视野,把那些有干劲、有能力、精力充沛、思路开阔的致富能手、外出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纳入村支部书记选聘范围,通过组织程序任命为村支部书记,使之成为乡村振兴中能打胜仗的指挥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路人,并加强考核管理,激发其干事创业的激情。

  二是配强村委会班子。实施基层支部建设“堡垒工程”,通过培养党员中的“新生代”力量,把那些思维活跃、思想观念解放、文化程度较高、事业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通过考察吸纳到村委会,使其成为村委会班子成员。利用互联网、实地考察、现场和远程培训等途径,提高村委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引领发展能力,打造一支懂管理、会经营、讲奉献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队伍,使之成为村支部书记的左膀右臂,为发展集体经济献计献策。

  三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为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可以借鉴国有企业的做法,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组织建到产业上,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设到哪里”。如可以把党组织建在涉农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服务组织中,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引领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破解发展难题

  从总体上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还在起步阶段,要在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破解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瓶颈制约,增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解决土地难题。长期以来,许多地区没有把乡村发展纳入建设用地规划,导致乡村建设用地指标获取难,这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为破解乡村发展的土地难题,《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等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14]。对此,应通过调整和完善建设用地指标政策,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把乡村发展建设用地纳入其中,并适当提高其比例,解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难问题。实践中,可考虑不同行政村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村制宜。如对城镇化程度高、已经实现集中居住的村,要尽快落实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预留用地;对于集体土地被依法征收的村,应按照被征收土地面积的一定比例,为被征地村安排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留用地。对没有集体建设用地的村,政府应单独切块,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二是强化财税金融支持,破解资金瓶颈。当前,资金问题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须通过调整和完善财税和金融政策,强化财税金融支持,破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在财政方面,严格落实“四个优先”要求,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财政资金投放要平衡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比例,扩大投放面,形成普惠政策。资金投放手续要简单化、便利化。在金融方面,落实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如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降低信贷担保门槛,扩大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回归支农本源,解决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融资难题。在税费方面,落实好税收减免政策,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关税收,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企业和农民个人所得税等,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做到可免尽免、可减尽减、可返尽返,降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成本。

  三是补齐人才短板,强化智力支撑。应推进财政、金融、社保政策创新,吸引不同类型人才返乡入乡创业,补齐乡村人才短板,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智力支撑。一方面,加大现代新型农民培育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农民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培训,提高农民市场经营、信息获取、应对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农民、本地籍企业家和退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回乡创业兴业,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三)做好县级层面设计,强化政府引导

  应以县为基本单元,做好设计和发展规划,引导乡镇和行政村合理选择产业和发展模式,避免雷同化发展和同质化竞争。

  一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种养业。目前,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中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与低端农产品供给过剩的结构矛盾。县级单元应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制定农产品种养结构调整规划方案,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引导乡镇和行政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调整种养结构。同时,做好市场研究和调研指导,推进信息共享,避免盲目跟风、产业雷同、同质化竞争、产品滞销导致的经济损失和集体收入不稳定等。

  二是制定农村电商发展服务指导方案。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借助“互联网+”开辟特色新路子,通过“电商+”带动农副特产品产业发展,推动产供销一体化。为此,须加强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服务引导。第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电商及配送综合服务网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展线上服务、发展电商业务提供服务保障。第二,支持和引导涉农经营主体开展网上售卖服务。开展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免费网络培训,鼓励并扶持他们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销售业务。第三,建设集农资及农产品价格、供需等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互联网特色产品”品牌,扩大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规模。第四,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发展,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空间。

  三是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须要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走具有本地特色的订单制、合同制发展新路子,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效益。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行。然而,从调研情况看,部分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盲目性和无序化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注册数量多、真正运营的少,注册商标的少,品牌化建设不足,人才科技支撑不到位等。应通过制定县级层面发展规划,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各乡镇注册数量、合作模式、产业项目等进行规范和指导,避免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

  (四)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发展新型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15],立足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突出当地特色优势,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选择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

  一是传统农业村镇应做好“农业文章”。传统农业村镇应充分利用农业基础优势,通过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种植,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此基础上,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子商务和农村物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高农产品效益和附加值。也可以利用集体“四荒”地、林地、果园、养殖水面等资源,开发现代农业项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二是城区近郊村镇应做好“商贸服文章”。城区近郊村镇可以充分利用区位、交通等优势,通过资产租赁、合作经营、组建劳务公司等模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也可以通过提供农业配套服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如为农业生产经营主提供生产管理、农机服务、物流配送、农业电商等配套服务;还可以通过提供中介服务,如建立劳务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劳务派遣、技能培训等,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三是生态资源丰富村镇应做好“生态文章”。对于生态和环境优势比较突出的村镇,应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打造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等,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五)提升村民集体意识,凝聚发展合力

  鉴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农村集体经济弊端,加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分”的思想不断固化,农民集体意识淡薄,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提升村民集体意识,增强村民集体认同感,凝聚发展合力。

  一是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由于长期“分田单干”,农民缺少应有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难以形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共识。在笔者调研的中部某县曾出现过这样的案例:村委会以原租金10倍的高价赎回了被出租的集体土地,准备用于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结果,在村干部外出考察项目期间,村民自发聚集起来要求按人口平均分配被高价赎回的集体土地。对此,应通过教育引导,增强农民的集体观念、集体责任感和集体经济认同感,形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在教育模式上,可以组织村民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华西村、南街村、烟台南山村、河南新乡刘庄等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典型示范提高村民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

  二是以制度明晰“公私”边界。中部某县出现的“村委会高价赎地、村民分地”表明,村民对集体资产的“公私”边界不清楚。“公私”边界不清楚将会影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原因在于,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相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成员资格清晰、产权关系明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就是要在清产核资、界定成员的基础上,规范建立村民集体所有的合作经济组织。因此,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集体产权管理制度,明确界定集体产权与私人产权的边界,以严格的制度保护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益权和集体财产权。

向帮扶单位汇报村集体经济5

  大锣村集体经济实行方案 为巩固党的基层政权,深入推动精准扶贫,解决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问题,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大锣村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行方案以下。

  1、指点思想 坚持以党的109大会议精神为指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1项重要任务,进1步解放思想,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实现情势,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增进大锣村村级集体经济全面调和发展。

  2、目标任务 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目标,探索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情势,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可安排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经过3至5年的努力,力争使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再翻1翻。

  3、发展方式 本村可结合各地实际,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式: (1) 成立村集体经营公司,建始县长梁镇大锣村建设有限公司,通过与长梁镇政签订大锣村易地搬迁贫困户房屋拆旧复垦项目施工合同,获得了大锣村50户拆旧复垦施工项目,现建设公司已完成20余户的拆旧复垦工作,将会在以后对其已完成的项目进行预支款程序。

  (2) 成立大锣村齐发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外地企业结对帮扶的方式,结合本村实地情况,大力发展瓜蒌产业,由合作社出技术和种子,农民种植入股,合作社协助销售的方式,帮助农民增收,同时壮大本村集体经济。

  (3) 以提供服务创收的方式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围绕农业产业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社会化服务或创办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咨询服务,或展开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也可组建劳务公司组织劳动力劳务输出。

  4、工作要求 (1)精心谋划,科学发展。各村要结合本地实际,选准项目,要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科学发展的理念,不能以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弄好扶贫开发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增进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不弄行政命令,杜绝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 (2)因地制宜,稳步实行。各组要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状态等实际动身,因村制宜,面向市场,实现1村1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多渠道多情势探索集体经济的发展,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任务。

  (3)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各组要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两委重要工作位置来抓,同时,加强村级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民主监督管理,做好该项工作的归档工作。

  (4)检查验收,严格考评。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报酬与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挂钩,嘉奖对该项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村干部。

向帮扶单位汇报村集体经济6

  现阶段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来自我国各区的农村资源占有的不平衡性以及农村集体经济规划的不合理、不完善。因此,想要切实地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经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我们仔细了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最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壮大的农村集体主义经济作为支撑,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壮大的集体主义经济,农民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衣食住行尚且得不到保障,又何谈乡村振兴。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农业合作社还是人民公社又或者是后来作为农业改革试点的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农业改革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为了使农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和美好。这一方面体现着农村基层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考验着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着农村改革的成败与否。基层组织有能力带领农村人民打好脱贫攻坚战,有能力为农民提供更便利的交通、更完善的医疗等公共服务,就有能力把当地的农民们紧紧地团结在自己左右,最后取得农村集体改革的完美成功。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做大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由此可知,产业兴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条件,也是农民富裕的前提条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基础地位,而我国各地农村的产业条件并非只有农业一条产业链,还存在许多条农村产业链,如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链条,这些都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从实际出发去发展合适的集体经济,并依托不断增长的实体经济,才能做大产业,最后提高人民收入。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需资源不足

  一个地区的经济如果想要得到发展,其所需的最主要因素便是资源。现阶段我国各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各地所占据的资源水平也存在着很大差距,这主要就是由各地区占有资源的不平衡性引起的。

  一方面,各地区所占有的资源在先决条件上就存在不足。其次,从农村人才资源的占有程度来看,和城市相比,农村的物质经济条件较差,对待人才的待遇也相较于城市来说更为单薄,这就导致了农村本地人才的外流以及外地人才的拒绝流入。反而城市由于其丰厚的物质经济条件聚集着大量的人才,多数从农村考到城市中的大学生在毕业以后都十分抗拒再次返回自己的农村老家去发展就业。这就导致了农村缺少懂技术、会创新、会管理以及有着市场经济知识并且易接受新思想的高素质人才,更缺少真正热爱农村、真正甘于奉献和愿意做致富农村、发展农村的带头人。

  另一方面,农村对于资源的整合效率和利用效率十分有限。首先,而农村由于缺乏各领域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又会产生优秀农作物滞销,导致农村各种产业链条的断裂或扭曲,并不能形成十分完善的产业链条,再次导致农村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率大打折扣。

  2.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的不合理

  集体经济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长和发展是与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息息相关。如果没有一个适合的集体经济发展定位,没有一个合理科学的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后果,最后不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一方面由于农村的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及其它公共条件的相对落后,使农村集体很难及时获取有时效性的信息,比如市场上的一些重要的需求信息在几个月以后才传播到某农村集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农村的集体经济在选择自己的发展项目上产生偏差,继而错误的招商引资、盲目的跟风生产,最后引起产能过剩,产品滞销,给农民的收入造成损失。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1.重视资源合理利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从各地区所占有的自然资源来看,现阶段的我国农村所占有的资源极为有限,自从我国施行“包产到户”的政策后,一些原本归为农村集体所有的资源几乎都被个人或少数人群所承包,如:土地资源、渔场资源、林业资源等等,这就导致部分农村的属于集体资产的资源由于缺乏一些硬件条件而难以开发和利用,如交通不便等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制约,不仅难以使农村集体所拥有的资源转变为经济价值,甚至还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农村集体经济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一方面,必须要提高各农村集体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效率,使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得到机械化耕作,自动化播种;使农村丰富的渔场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发挥其自身最大的价值;使农村丰富的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开发其作为旅游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等等。

  另一方面,必须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包括资金的投入,鼓励人才的引进政策,通过政府的政策协调各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人才资源流动和资金资源流动。“注重頂层设计,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明确的指导方针、政策支持及法律规定,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集体资产具有具体的遵循和依据。如村级合作组织在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中如何定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等都要出台法律条文给予规范,或者出台可操作性的管理意见与条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以必要的法律保障。”

  2.重视因地制宜发展,做好合理规划

  从自然资源看,农村土地占有率相比于城市高,但其利用效率和整合效率却大大低于城市,农村的土地大多是用来种农作物,但由于土地流转不合理化现象严重而致使土地分散,东家一块地,西家一块地,东西地所种作物又完全不同,根本不能进行大规模地机械生产和耕作,导致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率大大降低。其次,从资金和人力资源看,农村集体的资金来源主要在政府的专项补贴和转移支付,这些政府财政补贴的资金多为一次性投入,且补贴和投入较为分散,不能够形成集体经济稳定和持续的经济来源。

  每个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不同,因此就必须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因地制宜的选择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项目。一方面,各基层领导也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思想新知识,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根据最新的市场信息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与决策,不盲目跟风,不盲目决策,而是科学安排,合理规划,统筹兼顾。

  另一方面,各基层组织要深入实地展开调查,从实际出发,切实地走到人民中去,走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中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适合发展工业就发展工业,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就发展水产养殖业,山清水秀的地方就发展山水特色景区旅游,冰天雪地的地方就发展冰雪特色景区旅游,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山清水秀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3.重视创新发展思路,努力追赶新时代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能只走老路,只啃老本。一方面,各地区的农村组织要不断重视开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思路,鼓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新兴专业合作组织,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从生产到销售、从技术到信息等各方面的服务,发挥村集体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强同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在各个层面的合作,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渠道。

  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渠道和互联网的宣传渠道相结合,提高农村发展规划项目的知名度,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项目规划与国家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时刻追赶新时代。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要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来作为支撑和保障,尽管当下我国各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境,但只要党和人民坚持不懈的奋斗,合理并且有效率地开发利用當地资源条件,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紧跟时代并作出科学准确的发展规划,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督制度,乡村振兴战略就一定可以得到切实准确地落实,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会得到稳步的增长,最后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向帮扶单位汇报村集体经济相关文章:

医务人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信息工作的情况汇报

事业单位个人自传

事业单位政审现实表现材料

退役军人事务局意识形态工作自查情况的汇报

市场监管局2020年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选人用人整改工作情况汇报

度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情况汇报

2022年度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情况汇报

2022年一岗双责情况汇报

本文来源:https://www.520zuowens.com/huati/1325382.html

热点话题推荐文章

热点话题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