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毛泽东观后感3篇

来源:影评观后感 点击: 当前位置:520作文网 > 观后感作文 > 影评观后感 >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3篇 手机阅读

【www.520zuowens.com - 观后感作文】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520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走进毛泽东观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选择。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1

  今天,老师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走近毛泽东》看完这部电影,我心中真是又敬佩又感叹。

  毛泽东的故乡是湖南,他曾经在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毛主席和其他红军在井冈山上闹大革命。但是谁又能知道,这个即当战士,又当红军的领导,却从来没有开过一次枪唯一摸过一次枪时还是参观别人的枪厂,只做了个瞄准的动作就放下了代表罪恶的枪,谁又能知道这个人的整个家庭里,有八位亲人为了革命而牺牲了,而他却把那深深的伤痛藏在心底,掩埋着,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心中的伤痛,因为,如果红军知道了,就会动了革命的心,就会打不好仗,如果打不好仗就会被蒋介石打败,就会被蒋介石占领中国,就不会有2011年的中国,所以,所以,毛主席必须压制住心中的伤痛,白天他把脸上装饰的笑呵呵的,但是,夜晚的时候,他又会把自己的脸装饰城什么样子呢?也许是大雨倾盆,或许是愁眉苦脸,也许.......

  这个只用笔杆子来闹革命的人,我们怎能不敬佩,这个从来没有拿过枪的领导,我们怎能不敬佩,这个解放人民的领导,我们怎能忘记他。不,我们不能忘记这个解封人民的人。永远都不会!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2

  毛泽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人,既好像了解他,又好像不了解他,知道关于他的大概,但又不了解其中的细节。走近毛泽东,加深了我对毛主席的了解,也使我领悟到了一些道理。但是我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想要真正走近毛主席,需要去研究他的生平、他的思想、他的诗歌,甚至是他的朋友。这样才能全面客观的了解毛主席。

  走近毛泽东,简要讲述了毛泽东传奇的一生。少年时的他就立志成才:“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想要成为一位奇人,“立奇志、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并且他也做到了。青年时期,他勤奋刻苦。个性鲜明,一条道走到黑,坚决不走回头路。他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生活中的毛泽东是一个幽默风趣而又亲切自然的人,他喜欢到群众中去,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常常乘坐列车到全中国视察。晚年的毛泽东,对待生老病死十分旷达,他戏称:“人如果不死,从孔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罢了”。他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奋斗,是中国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评价自己说:自己的性格不好束缚,追求一种真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由于常年在丛林里战争,毛泽东养成了登山的爱好。有一次,毛泽东在杭州附近登一座山峰时,登到半山腰已是傍晚,有人提出下山往回走。毛泽东说:“你们是累了吧,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往前走,绝不下山,不走回头路。”这就是他的个性。毛泽东还有一个爱不释手的竹杖,是他的同事给他做的,当有人提出与他交换时,毛泽东毫不客气的拒绝了他。然而就是这样固执的一个人,却可以为了人民百姓而改变自己。他不喜欢握枪杆子,也几乎没有握过,有一次也只是端起枪瞄准就放下了,这里令我十分感动。通过这一点,我认识了一个善良慈悲的毛泽东。握枪杆子,就代表着战争、杀戮和牺牲。善良的毛泽东多么热爱群众,向往和平,看见流血他该有多么的痛心,所以他不愿意看见任何人流血和牺牲。然而事与愿违,他本来的心愿是成为一个文化人,奈何生在一个战争的年代。后来他常常被问起是如何成为战争大师的。毛泽东淡淡地回答了四个字:逼上梁山。他进一步解释说,我没有准备打仗,我的愿望是当一个小学教师,干革命后也没想到会握枪杆子,没有想到蒋介石那么厉害,到处抓人杀人,不要我们活了,一下子把我们打入地下,这七逼八逼,把我们逼上了梁山。由此可见毛泽东是一个固执又善良的领袖。

  在以前,我对毛泽东的印象是富有智慧、质朴节俭、无私奉献。如今观看了走近毛泽东,又看见了他执着、善良、幽默和豁达的一面,他幽默的打趣让人着迷,他质朴的装束令人感动,他坚毅的品质令人振奋。我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传奇人生,认识一个更完整的毛泽东,相信我会从他身上学习到更多。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3

  看完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伟大的形象又变得那么可亲可爱。

  毛泽东也是人,普通人,一位可爱喜欢跟老百姓混在一起谈笑风生的老人。只是时势造英雄,民族的屈辱,民族的衰亡,需要一位领袖,一位统帅一位舵手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毛泽东要“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作一个奇男子”;他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和自信;他勇于挑战,有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的雄心和壮志;他有阅万卷书,读百家言,融会贯通的智慧和远见;他又有“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乐观和豁达;正是有这样的豪情万丈和激志自信,是毛泽东适应了时势的要求,让他用笔杆子赶走了小日本,击败了反动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而毛泽东自己也成为了人民心中的神和永远的向导。

  纪录片开题一段话: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寥寥几十字,道出了毛泽东的辉煌功绩和做人的谦逊。其实褪去毛泽东的光坏,他就是一位仁义、智慧、慈爱、风趣,喜读书爱写作的平常老人。这就是现在又看毛泽东我的看法,对他本人又有了深一层本质上的了解。

  毛泽东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带兵打仗,他的志向是做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用笔写尽天下文章,做一位诗人文学家,从来不想与人打仗,更何况是枪林弹雨的战争呢?一次记者问答的媒体采访会上,一位刁钻的记者问毛泽东为什么会想到去打仗夺权,毛泽东的回答仅有四个字:逼上梁山。是的,不是因为老蒋欺压太甚,不是因为无可选择,谁会愿意去打仗呢!这也是毛泽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可见毛泽东是一位有仁义爱的人,不得已时才会选择极端手段。

  步入晚年后,毛泽东越发地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志向,越发地表现出自己平和幽默的一面。毛泽东喜爱青年,面对在苏联的中国留学生,他表现出了激励育人的一面:“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战争结束了,毛泽东也想回归自然,率真直爽让他的眼角里总是充满了慈爱、宽容与平和。毛泽东喜欢宴请朋友客人,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席间递烟夹菜,谈笑风生,充满了祥和的气氛。会见美国的基辛格夫妇是,毛泽东风趣的一语双关的说起了英文“paper tiger(纸老虎)”,请几次到访的斯诺夫妇登上天安门城楼观赏北京城,在会间造访的非洲妇女时,笑容可掬的学非洲屈膝礼以还礼。就是在这些严肃的外交场合,毛泽东也是一展率真幽默的自我,这是他的本性。

  毛泽东是世界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导人。因为他出身农民家庭,育之长之农民气息的土地上,他深信“谁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全中国”。最后毛泽东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他胜利了,人民胜利了。晚年的毛泽东更想靠近群众,倾听群众的声音,因为他本身的博爱之心,因为他深知“水中可以没有鱼,但鱼儿永远离不开水”,他喜欢走访调查全国各地,喜欢拉着老乡的手席坐田间地头,与之聊天。闻着农民的气息,毛泽东就神清气爽。后来,为了保护毛泽东的安全,中央决定,毛泽东外出时必须戴上口罩,这样一来人民群众就认不出他了,他因此也失去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接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如是说。毛泽东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在外调查各地,但是口罩然他远离了群众,毛泽东心里很不舒服,休息是,他独自瞭望远方,神情无奈黯淡。

  毛泽东怀着仁爱之心,始终心系群众。他曾风趣的说:“我毛泽东喜欢吃鱼,活着吃了不少的鱼,等毛泽东死了,把他的骨灰洒在江水里,让鱼儿来吃,吃的肥肥壮壮,再更好的服务人民!”毛泽东就是这般的系天下系百姓,“为人民服务”是他叫道政府官员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

  “人总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也会死的。我死了,大家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讲话,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毛泽东如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他伟大而又谦逊,可敬可爱可亲,正因如此,顺应时代的毛泽东才会被人民所膜拜至万世吧!

  最后,谨以此片的结尾来表达我对毛泽东本人的崇敬吧!

  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本文来源:https://www.520zuowens.com/guanhougan/1325055.html

影评观后感推荐文章

影评观后感热门文章